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重磅!国家级媒体刊发莱西扶贫经验第十二篇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成华
    2019-03-22 15:28:58   转载

    编者按: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莱西市精准扶贫工作经验陆续在国家级刊物刊登!在国务院《中国扶贫》先后刊发了《山东莱西:借力孝道文化 圆老年小康梦》《山东莱西:政协委员显身手》《“四看”考核评估——山东莱西以最严考核评估为脱贫攻坚“护航”》《“榕昕模式”花艳西秀——山东莱西与贵州西秀推进全产业协作共赢纪实》《看,“光棍汉”怀抱“小康”圆了梦》《让作风建设助推精准扶贫》等一系列经验文章,在国务院《扶贫开发》刊发了《建好利益联结机制 丰富牲畜托养方式》,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官网先后发表了《山东莱西:为贫困户脱贫上了“双保险”》《山东:千名干部下基层 带着真情解民忧》,在《光明日报》刊发了《三朵金花是怎样绣出的》,在《农民日报》刊发了《山东莱西:集中托养重度残疾农民》《这个扶贫干部亲得很》等经验文章,为“莱西经验”谱写了新篇章!

    现予转发第十二篇:《这个扶贫干部亲得很》





    “我们村没有不认识徐书记的,这个扶贫干部亲得很,像家人。”73岁的刘淑娥是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西埠村的村民,她口中的扶贫干部正是2016年从青岛市林业局来到西埠村的“第一书记”徐洲。

    西埠村是库区整体搬迁村,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。徐洲到村任职后,村里的乡亲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位心里有群众的“第一书记”。“我们村有5户贫困户,他们有的因病致贫,有的因残致贫,还有8户病困老人、老党员……”确实,徐洲对村里每一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,他最关心的还是困难群众的生活。

     西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张小小的联系卡,这是徐洲和亲们之间的“连心卡”,上面印有他24小时不关机的联系电话,村民们到大事小事都能随时联系他。不过村里的群众说,不用等到打电话,他自己就来了,不是来了解困难,就是来送米送煤。

    王建坤也是村里的贫困低保户,眼睛看不见,无法和外界联系,徐洲往他家跑得格外勤。得知王建坤中专毕业的孩子一直找不到工作后,徐洲带着孩子去人社局了解招工情况,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后,又陪孩子到企业面谈,直至帮其签下正式入职合同。

    “扶贫是份责任,更是个良心活儿,我得为村里做点什么,否则对不起乡亲们的期盼。”徐洲说得很实在。

    为争取更多帮扶资金,担任“第一书记”以来,徐洲开始到处“化缘”。30万元的修路资金最先到位,紧接着,用于发展村庄乡村旅游采摘的10万元、专项抗旱资金25万元、用于旱厕改造的7.68万元、50万元科技扶贫专项资金的先期10万元等,陆续到位。每一笔资金都来之不易,这位不善言辞的青年干部愣是凭着锲而不舍的劲头,先后为村庄争取100多万元发展资金。

    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只要对村庄、对百姓有好处,我都要争取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不仅是资金和项目,从贫困户过冬需要的燃煤、棉被、大米、花生油,到村民生产需要的水泵、电动喷雾器、果树剪、无公害农药、树苗、农业书籍等等,各式各样的物资,他也积极争取。

    对徐洲而言,时间总是不够用的。他有一张铅笔手绘的村庄规划图,这是经过他无数调研和修改制作的。按照规划,下一步,在派驻单位支持下,西埠村不仅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还要重点发展村庄特色产业。葡萄种植是西埠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,徐洲计划在原有40亩、16个大棚的基础上,通过做大做强村庄新成立的瓜果合作社,力争使无核葡萄大棚建设规模翻番,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。

    徐洲每一次用心的付出,乡亲们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听说“第一书记”有服务期,刘淑娥大娘特别舍不得。这不,她握着徐洲的手说:“徐书记,既然来了,以后就别走了,咱都有感情了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